七臺河新興煤化工循環經濟產業園區
(一)基本情況
七臺河新興煤化工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前身為紅鮮工業園區。始建于2002年。2012年4月,省政府同意將該園區優先推薦為省重點產業園區,市政府批準成立新興煤化工循環經濟產業園區管委會,由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具體組織實施,園區一直按省級園區管理,后期由于園區選址問題沒有獲得省級批復;2015年園區管委會撤銷,交由新興區政府負責建設并管理;2016年12月規劃到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范圍內,成為省級園區的一部分(2022年7月,市政府專題會議同意將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與新興煤化工產業園區分開,由市科技局牽頭落實);2018年8月,經市政府批復為市級產業園區。
按照市政府批復,園區規劃面積11.54平方公里。2022年,因化工園區認定工作需要對園區邊界進行了重新調整,主要是剔除非化工勞動密集型企業,比如肉聯廠、林宏米業等,調整后園區規劃面積為8.71平方公里。園區道路、供水、供熱等基礎設施較為完備,從業人員近萬人,是黑龍江省“東部煤電化基地”重要組成部分。園區擁有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145項,科技成果123項。其中上市企業寶泰隆公司于2008年設立了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被國家發改委和國家標準委授予“國家級煤化工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單位”“國家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企業”等榮譽稱號。
(二)主導產業
園區現有寶泰隆、隆鵬等重點企業26戶,總投資超過150億元。建成產業項目40個,已形成原煤洗選、焦化、煤氣制甲醇、穩定輕烴、煤焦油精深加工等相對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現有產能包括原煤洗選900萬噸、焦炭500萬噸、甲醇80萬噸、焦爐氣制天然氣2億立方米、煤焦油加工60萬噸、粗苯處理能力10萬噸、穩定輕烴30萬噸、配套發電15億千瓦時、城市供熱400萬平方米、城市供氣1.7億立方米,為今后精細化工、新材料提供有力的原料保障。2023年,園區產值實現78.82億元,營業收入實現83.9億元,稅收2.67億元。從2022年4月份起煤化工園區開始持續投入園區建設并全力以赴著手進行化工園區申請認定工作,重新編制了總規、產規、環評、安評、礦產壓覆、地災等各項規劃、評估報告等相關要件,新建了園區應急指揮中心,園區數字化智能管控系統和提水碼頭等基礎設施。2022年11月,煤化工園區通過省安全等級認證審核,化工園區認定已完成市級初審,2023年4月20日省級專家組對認定工作進行了審核,2023年6月煤化工園區通過黑龍江省第三批化工園區認定。
(三)投資優勢
一是資源優勢。新興區礦產資源豐富,盛產主焦煤,占煤炭總儲量的82%,煤質優良,素有“工業精粉”之美譽,是國家重要的主焦煤和東北地區最大的優質焦炭生產基地(煤炭產能510萬噸/年、焦炭產能474萬噸/年)。
二是園區優勢。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園區的道路網絡四通八達,硬環境基本實現“七通一平”。
三是產業基礎優勢。園區依托焦煤資源優勢,以煉焦為基礎,以焦化副產品深加工為主線,整合園區內的焦爐氣、焦油、甲醇及粗苯等資源,向產業鏈下游延伸,使傳統煤化工與現代煤化工高度融合。園區現有產能包括原煤入洗900萬噸、焦炭500萬噸、甲醇80萬噸、焦爐氣制天然氣2億立方米、煤焦油加工60萬噸、粗苯處理能力10萬噸、穩定輕烴30萬噸、配套發電15億千瓦時、城市供熱400萬平方米、城市供氣1.7億立方米,總計從業人員近萬人,是省“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的重點產業園區。
四是技術優勢。園區現有高新技術企業5戶,擁有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145項,科技成果123項。上市企業寶泰隆公司于2008年設立了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被國家發改委和國家標準委授予“國家級煤化工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單位”“國家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企業”榮譽稱號。
(四)招商重點
依托煤炭資源和煤化工產業基礎優勢,大力引進現代煤化工項目。充分利用已入駐洗煤、焦化、煤化工等企業的主副產品進行招商,培育中下游高端產業鏈條,著力打造高端精細煤化工產業板塊。重點引進焦爐煤氣—甲醇—烯烴產業鏈、粗苯(輕油)—精苯(苯、甲苯、二甲苯)—PX—PTA—PET、焦粉(化工焦)—合成氣—合成氨—尿素(硝酸銨)—復合肥、焦油—輕餾分—基礎化工原料四條產業鏈上企業以及生產石腦油、柴油、特種溶劑油品烯烴/芳烴、酚類、甲醇和LNG等高附加值煤化工產品的企業。
聯系方式
產業園區服務中心副主任張春達
移動電話:15145663979
微信號碼:15145663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