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直播
9月17日,七臺河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回眸十四五”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一場,系統回顧“十四五”期間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顯著成效。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郭占賀作主旨發布。

市委宣傳部四級調研員宋世臣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下午好!
歡迎出席七臺河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為充分展示我市各部門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生動實踐和取得的豐碩成果,進一步堅定全市干部群眾乘勢而上的信心決心,凝聚起“一座城、一家人、一條心、一起干、一定贏”的強大合力,市政府新聞辦將舉行“回眸十四五”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今天是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的第一場:我們將圍繞“十四五”以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成效進行綜合發布。
首先,我向大家介紹出席今天發布會的發布人,他們是:
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郭占賀
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王春玉
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王金鑫
今天的發布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由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向大家集中發布七臺河市“十四五”成就;第二階段為記者提問環節。
下面逐項進行。
首先,請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郭占賀發布七臺河市“十四五”成就。
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郭占賀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市發展改革委感謝社會各界對全市發展改革工作的關心、關注和長久以來的支持。
今天發布會的主題是“回眸‘十四五’”。過去五年,是七臺河轉型攻堅、爬坡過坎的關鍵期,也是動能轉換、成果涌現的突破期。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扎實推進“十四五”規劃落地,交出了一份難中求成、穩中有進的答卷。
再有不到4個月,“十四五”就將迎來收官,《七臺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的戰略任務全面落地,主要指標中非煤產業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等10項指標超出預期,研發經費投入增長等5項指標進度符合預期,其余指標正在有序推進。五年來各項重大工程和重點任務全面鋪開,產業結構、創新生態、民生保障等領域實現階段性跨越。下面,我從八個方面作具體介紹。
一是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十四五”期間,我們堅持“穩煤固基、轉型發展”,產業結構從2021年以煤、焦、電、化為主導,升級為2024年煤、焦、電、化、醫藥五大行業協同發展。其中煤炭占比59.3%、焦炭12.9%、電力7.5%、化工3.6%、醫藥6%。生物經濟、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加速崛起,聯順生物醫藥項目投產運營,產值逐年遞增,“十四五”末年產值有望突破35億元,鴻瀚精細化工等戰略新興產業年底即將投產。民營企業成為主力軍,規上民企占比87.6%。經濟發展內生動力顯著增強。
二是創新驅動更加強勁。“十四五”期間,全市技術合同交易額累計達到7.36億元,超額完成5.2億元目標。全社會研發投入年均增長27.6%。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增至55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戶,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增至3個。入選中國科協“創新驅動示范市”,是黑龍江省唯一入選城市。國家級石墨烯產業基地建成,推動寶泰隆石墨烯導熱膜等新材料項目落地建設。組建煤矸石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首次將民企引才納入全市計劃。人才創新生態鏈初步形成。
三是改革攻堅激發動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獲評全省A檔,整合44家企業組建城投、農投兩大集團,2024年國企營收增長23.9%。電子政務“網辦率”實現100%。信用監測指數全國第24、全省第一。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主動服務和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市場主體突破6萬戶。寶泰隆、隆鵬、億達信、吉偉、康泰瑞源等5戶企業分別入選2024黑龍江企業、制造企業、服務企業、民營企業100強榜單。醫保、教育、農村產權交易改革進一步深化,建立全國首所十二年一貫制短道速滑體育學校。轉型發展步伐更加堅實。
四是綠色發展底色鮮明。全市新能源裝機總量達到249.7萬千瓦,占全市電力總裝機量的50.9%。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5.6%,地表水國控斷面100%達標,能耗強度累計下降17.3%,超額完成省定目標。治理矸石山251處,修復礦山195.6公頃,桃山湖治理項目榮獲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萬寶河生態修復納入國家江河湖庫生態修復治理工程。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0.9%。全省首個“天然氣+甲醇”站投入使用,九龍抽水蓄能項目加速推進。綠色發展底色越來越濃。
五是區域協同不斷拓展。五年來,堅持協調發展理念,統籌優化空間和生產力布局,搶抓戰略機遇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打通“大動脈”、點燃“強引擎”,牡佳高鐵開通運營,七臺河正式融入以哈爾濱為中心的兩到三小時經濟圈。新建5G基站超1000個,光纖網絡市縣鄉鎮及行政村全覆蓋。修建農村公路83條、改造危橋23座,城鄉路網日益完善。鄉村振興方面,“四個農業”穩步發展,綠色食品原料生產基地達70萬畝,勃利縣獲評全國綠色高產高效示范縣,29個村入選省級示范村,脫貧人口就業超1萬人。城鄉融合協調發展取得新突破。
六是開放合作持續深化。對外貿易逆勢增長,2024年進出口額完成4.7億元,同比增長17.6%。文旅消費破局,烏斯渾河國家森林公園晉升4A級景區,萬寶音樂創意部落獲評3A級景區,省外境外團隊游實現“零的突破”,接待游客超百萬人次,文旅收入創歷史新高。我市成為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冰雪體育示范區輔助區,獲批全國首批“國家奧運梯隊后備人才建設重點城市”,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州速滑協會建立長期合作伙伴關系。成立七臺河—江門聯合產業科技孵化中心。開放合作實現共贏。
七是民生福祉顯著增強。“十四五”期間,全市民生支出只增不減,群眾獲得感持續增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超5%,2024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31600元、19255元,增幅達全省平均水平。城鎮調查失業率長期控制在6%以內。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0%以上,城鄉低保標準實現“十九連增”。13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建成,教育“縣管校聘”全面推進,三級醫院重點學科增至6個,新增醫療康復床位300張。民生答卷更有溫度。
八是統籌發展和安全。糧食安全持續夯實,落實保護性耕作任務80萬畝,建成高標準農田210萬畝,糧食總產量突破21億斤,實現“二十一連豐”,政策性糧食監管實現“五個全覆蓋”。能源安全有力保障,煤炭自給率超60%,電力基礎設施升級,迎峰度夏、度冬用能無憂。應急救援能力提升,國家危化品救援基地和市級救災物資儲備庫相繼完成竣工驗收。安全生產形勢平穩,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回顧“十四五”這五年,面臨了諸多困難與挑戰,但并沒有擋住我們前進的步伐。我們深刻感受到,最根本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在于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在于廣大干部群眾匯聚起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磅礴偉力,為“十五五”加快邁向現代化打下了堅實基礎。展望“十五五”,我們充滿信心,七臺河將延續“冠軍精神”的拼搏基因,搶抓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機遇,凝聚“一座城、一家人、一條心、一起干、一定贏”的強大合力,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龍江實踐的七臺河新篇章。
謝謝大家,我就介紹這些。
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十四五”期間七臺河市推進節能降碳取得了哪些成效?
市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王春玉
推進節能降碳工作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舉措。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發改委協調相關部門積極作為、攻堅克難,推動節能降碳工作取得扎實成效。“十四五”期間,全市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17.3%,超額完成省里下達的節能目標1.8個百分點。主要開展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會同市統計局和各縣區政府,對全市能耗總體情況、一二產能耗情況、規上工業能耗情況和各重點行業、相關規上企業能耗情況進行了系統分析,學習先進地市經驗,先后形成了《關于全市能耗形勢分析的報告》《關于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的意見〉的報告》,在摸清全市能耗底數情況下,研究、制定全市節能降碳政策、舉措。
二是強化政策引領。制定印發了《七臺河市“十四五”節能減排實施方案》《七臺河市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實施意見的落實意見》《七臺河市碳達峰實施方案》《七臺河市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實施方案》等,逐步建立符合七臺河實際的節能降碳政策體系。
三是加強節能監察。充分發揮監察和診斷雙輪驅動作用,為全市24家重點用能單位提供節能診斷服務,會同市工信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開展節能監察,對不符合強制性用能法規、未達到單位產品能耗準入值、存在應淘汰落后設備情況提出整改要求。針對企業存在的能耗短板謀劃生成提升改造項目。
四是積極開展對上爭取。“十四五”期間為百春固廢煤矸石綜合利用等7個項目爭取節能降碳中央預算內資金1億元以上,為勃盛公司節能改造等17個項目爭取“兩新”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2億元以上,有力支持了我市煤焦、化工、醫藥等產業綠色轉型發展。
謝謝大家,我就回答這些。
勃利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十四五”期間,黨中央、國務院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實施更加積極和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持續擴大有效投資、激發消費潛能,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在此背景下,我市也正處于轉型升級、振興發展的關鍵階段。請問發改委圍繞服務國家戰略、搶抓政策機遇,在推動擴大有效投資、促進消費升級、改善民生福祉、加強安全保障等方面開展了哪些具體工作,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
市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王金鑫
謝謝您的提問。“十四五”時期,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積極成效,特別是在擴投資、促消費、強保障等方面實現較好突破。下面,我從三個方面回答:
一是持續擴大有效投資,發展基礎不斷夯實。為積極應對有效需求不足、著力補齊發展短板,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十四五”以來,市發改委累計向上爭取項目146個,獲批各類資金71.7億元。其中,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71個,爭取資金10.76億元;專項債券項目18個,到位資金31.52億元;增發國債項目26個,落實資金11.86億元;“兩重”“兩新”超長期特別國債項目31個,爭取資金17.56億元。這些資金的注入和項目的實施,為全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升級等關鍵領域穩步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支撐。比如:累計建設高標準農田253.1萬畝,其中已建成192.7萬畝,60.4萬畝年底前即將完工,糧食安全根基和保障能力進一步夯實。
二是促進消費提質擴容,內生動力持續增強。我們深入貫徹國家提振消費系列政策,充分發揮消費對經濟的拉動和支撐作用,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我委會同商務、交通、農業等部門,加力推進消費品以舊換新專項行動,率先在全省印發《市級推進“兩新”工作實施方案》,并建立“兩新”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政策實施以來,持續跟蹤國家和省級政策動態,精準理解和把握政策結合點,全方位宣傳解讀政策,積極對接爭取政策。截至目前,全市共爭取各類消費補貼資金1.39億元,支持范圍覆蓋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新能源公交車更新、農機報廢更新等13個領域,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推動消費結構升級。
三是著力增進民生福祉,保障能力顯著提升。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聯合住建、城管等部門全面摸排城市環境基礎設施現狀,聚焦短板弱項,精準謀劃項目。先后為綠能垃圾焚燒爐改造、第一污水處理廠更新、勃利縣污水處理廠提標和環衛設施更新等4個項目,爭取國債資金1.67億元。項目建成后,將極大提升環境治理能力和居民生活品質。“民生保障無小事”,我們始終把民生改善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統籌推動民生實事、加強民生保障、增進民生福祉。比如:積極爭取老舊電梯更新改造國債資金1035萬元,更新老舊電梯69臺,資金總量位列四煤城第一位、全省第五位,群眾滿意度極高;又比如:“一老一小”養老托育方面,全市建成7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2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改建5個托育中心、建成1個托育服務綜合指導中心,社會保障能力持續增強。發展和安全是一體兩翼、驅動之雙輪,我們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持續加強儲備糧輪換、“冬煤夏儲”、安全隱患排查、價格跟蹤監測等重點民生領域安全保障,堅決守住安全底線,確保發展是安全的發展,發展是為民的發展,“十四五”時期,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謝謝大家,我就回答這些。
主持人
提問環節到此結束,感謝各位記者的積極提問和各位發布人的發布解答。
當前,七臺河市“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今天發布人用數據和事實說話,講出了七臺河的精彩故事。此后,我們將組織各部門陸續發布七臺河市“十四五”期間經濟社會各領域的發展情況,下一場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題”發布會,希望各位記者朋友持續關注。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再次感謝新聞媒體的朋友。謝謝!